紅古區礦區街道:六項行動助推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連日來,紅古區礦區街道結合“產業發展提質行動、生態環境治理行動、鄉村建設提速行動、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民生福祉改善行動、社會治理提升行動”六大行動,充分發揮轄區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盤活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力。
街道從拆遷安置、渣臺煤堆治理、環境整治、立面整治、線纜入地、綠化美化、項目凝練、河堤治理、違法建筑拆除及社會治理等十個方面對窯街地區開展全面振興專項行動,全力促進區域發展。
“多虧了咱們街道的協調,我們這個路段的路燈也修好了!”四月上旬的一天,礦區街道轄區的居民李女士特意來到街道表示感謝。而這樣的事例只是街道黨工委充分利用“大工委”成員單位資源優勢,為居民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為與轄區共駐共建單位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街道黨工委強化“龍頭”帶動作用,統籌協調轄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發揮各類資源優勢,匯聚各方力量,使轄區整體形象蝶變換新顏。
實施大通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建成窯街煤炭產業遺址教育示范基地、二車間雙擁小游園、道口聚寶亭觀景園等,綜合治理海窯隧道北出口,綠化窯煤鐵運專線護坡,大通河沿線生態修復綠廊初見成效。實施企業美化亮化工程。按照“統一色調,提檔升級”的窯街整體風貌整治規劃,對轄區省道沿線企業實施美化亮化工程,有力提升窯街整體形象。
街道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資源優勢,依托“社工委”,以“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服務理念,建設小區黨員陣地,組建“紅馬甲”暖心志愿隊、“到萬家”政策宣講服務小隊、“及時雨”水電維修隊等服務隊21支。結合各小區實際,形成以小區黨員陣地為圓心、以服務群眾為半徑形成“四點繪圓”(“點名”聚合力、“點事”集民意、“點將”解難題、“點評”看實效)工作方法。
同時,用“五大員”架起黨群連心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通過“五心”(舒心、暖心、貼心、愛心、連心)服務傘,帶動小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等工作特色,激活了小區黨員陣地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實現“事在小區辦,人在小區管”,打造溫情有“煙火氣”的小區黨員陣地。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娜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